第358章 政治影响(1 / 2)
第358章 政治影响
「五哥,你就别犹豫啦!」
「秦天瑞那小子收复了扬州城,勋贵系全部行动起来,欲一鼓作气收复南京。
自大战爆发以来,人家一路高歌猛进,我们却在这边磨磨蹭蹭。
时间长了,朝中那帮家伙,怕是会认为我们辽东军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施请忠愤愤不平的说道。
同样是将门世家,他们这些九边将门,比起勋贵子弟还是差的远。
他们在边疆厮杀,升官速度居然赶不上国内镇压叛乱。
因为迟迟拿不下徐州府,现在外界对辽东镇的实力,也产生了怀疑。
许多军事常识乏的文官,单纯从战绩衡量实力,认为他们战斗力不及两广六镇。
如果再不做点儿什麽,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在朝中那帮官员心目中,他们的战斗力连江西兵都赶不上。
理由都是现成的,人家江西第一镇能够孤军深入夺取扬州城,他们连徐州的叛军都搞不定。
解释没有意义,攻取徐州的难度,只有懂军事的人才明白。
皇帝和百官只需要胜利,至于是怎麽打赢的,他们根本不关心。
一旦观念成为共识,辽东镇现在享受的优待,都会在未来消失。
往后再想和朝廷谈条件,难度系数将直线上升。
「老九,你都一把年纪的人了,怎麽还是这麽不稳重!」
「收复南京之事,我们肯定要参与进去。
只是辽东镇不擅水战,现在南方各省的水师,全在勋贵系手中,
想要渡江,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
叛军日薄西山,朝廷平定叛乱,只是时间问题。
前面的苦战,都是勋贵一系打的。
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人家凭什麽让我们掺和进去?
何况想要参与收复南京,还必须先攻克徐州,大军才能放心南下。」
施靖林当即训斥道。
军功那玩意儿,除了李牧那个另类外,没有人嫌多。
勋贵系的大佬们,现在不缺军功,架不住下面的小弟缺。
那麽多勋贵子弟,都指着收复南京的大功,封妻荫子。
他们加入进去,纯粹就是分蛋糕的。
辽东镇战斗力强悍,仅限于北方。
到了江南水乡,十分的战斗力,顶多还有五六分。
眼前的徐州府,也是一条拦路虎。
前面他们可是计划着,攻克徐州后夺取淮扬二府充当驻地,狠狠的从地方上捞一笔。
怎奈叛军知道徐州的重要性,调集了大量的军队死守城池。
为了尽快拿下徐州府,他们不惜拉上了山东丶河南的官军强攻城池。
付出了惨痛代价,依旧没有能够拿下城池。
「五哥,你就是太过瞻前顾后。
之前的徐州难打,不等于现在的徐州也难打。
丢了扬州府之后,南方的各省的官军,直接从海上登陆两淮。
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州府,叛军通通守不住。
丢了这些州府,徐州就是一座孤城,坚守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勋贵系肯为大军提供给养,我们都可以绕过徐州城,直接参与收复南京之战!
勋贵系那边,无非是条件的问题。
大家都是武将,他们想对抗文官集团,还需要我们的支持。
虽然我并不认为勋贵系,能够在朝堂上压制住文官,但并不妨碍许诺支持他们。
勋贵系冲在前面对抗文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武将若是能够抱团,哪怕仅仅在某些事情上统一立场,都能够在发挥重要作用。」
施靖忠愤愤不平的说道。
在大虞朝混,武将也必须学会玩儿政治。
以往的时候,施靖忠经常以莽夫形象出现,但那是演给外人看的。
辽东系中施家一门独大,若全都是文武全才,朝中百官和皇帝都别想睡好觉。
论起对部队的控制力,辽东系可比两广系严密多了。
同为大虞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李牧带出来的两广系,纯粹就是勋贵大联盟,
靠勋贵集团的支持,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能够诞生那麽多高级将领,也是人家背后力量,自己在进行运作。
李牧发挥的作用,更像是老师带学生,毕业就各奔东西。
对外的时候是一个团体,内部实际上也分成了多个派系。
几乎每一家老牌勋贵,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山头。
这些大小山头,都可以直接和皇帝对话勋贵系大佬更是各家轮流坐,一旦出现一家独大的迹象,皇帝就会搞政治联姻。
嫁一位皇室公主过去,用宗室不得干政的理由,断掉嫡系继承人的仕途。
倘若这家的优秀子弟多,那麽就多嫁几位过去。
皇帝的女儿不够,还有藩王宗室女子。
联姻完成,就主动交出兵权,这是双方取得的默契。
有老祖宗留下的现成办法,皇帝对勋贵们的忌禅,相对更少一些。
一众勋贵大族,祖上基本上都和皇室联过姻。
辽东镇则不一样,军中主要将领任命,全部都是他们施家一手操办。
军中高层将领,基本上被他们垄断。
这样的玩法,朝廷想不忌惮都难。
权势到了施家这种地步,向后就是万丈深渊,只能勇往直前。
「罢了!」
「你想要尝试,那就派人和勋贵们接触一下,看他们是否有诚意。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拿下徐州府,证明自己的实力。
传令下去,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在五天内攻破徐州城!」
施靖林一脸无奈的说道。
勋贵们只要不傻,就不会和他们合作。
哪怕真要合作,也是互相保持默契,而不是直接接触。
锦衣卫和东厂的战斗力下降不假,但不等于人家就是死人,什麽情报都不搜集。
一旦让皇帝知道,国内的两大武装集团合流,那是要出大事的。
明知道没机会,他也无法拒绝。
施靖忠的话,代表了族中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能够看出事情本质的,只有极少数人。
京师。
「好!」
「秦天瑞,真乃国之栋梁!
传旨,加封秦天瑞定国将军,赏:上等良驹一匹丶金百两丶布五十匹——」
看着手中的捷报,龙颜大悦的永宁帝,当即给出了封赏。
如果不是理智占据了上风,他差点儿下旨,让秦天瑞承袭兴国公的爵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