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4(1 / 2)

加入书签

顾一下。”将赵政的含糊话语不知道理解成什么的吕安如此说道,“既然对方不相信我们过得好,那不妨就让他们亲眼看看咯。耳听为虚眼见方为实,说再多都没用的,指不定人家还以为你是吹嘘呢。”

吕安可以对天发誓,他就是这么一提议,他哪里知道秦王就真的这么做了。做了也就做了,但是咸阳没什么旅游线路啊。

不知道哪个人提议的,他们竟然将风车和水车作为了一条特色线路,甚至将吕安当做了特色之一,大概意思就是——看,我们秦国的小崽子都能做出这么牛掰的东西哦,你说我们秦国厉不厉害?

呃,这的确挺有震慑效果。但是对于吕安本人就是羞耻PLAY了,若非吕小安一番撒泼打滚,现在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他吕安而不是不清不楚的吕氏小童了。

做人很低调的吕安感觉每次听他们介绍都觉得自己被架在了火上烤,风车水车他只是提了一个概念,主要还是匠人们造的。但对此,收了秦国一大笔工酬而且还接到了大笔风、水车部件订单的匠人们都十分淡定,还反过来劝吕安出名要趁早,多个年少聪慧的名气也挺好的。

当差点被反过来洗脑的吕安从这些大匠宅院中出来时,他脚步都是虚软的。

秦国处处是人才,他们甚至将从蜀郡带来的蜀黍进行烹制做成秦国口味美食再反推销给这些人,口口声声还称这是我们感情的象征,我们秦国愿意先一步了解你们云云。

朴实的蜀人居然很吃这一套!

而此后,这三人在咸阳待得太愉快根本就不想回去了。还是秦王看情况不对,觉得你不回去不是招人误会嘛,最后半强行半劝服地才把人安安稳稳送回去了。

为此,这三人还用刚学会的秦文向嬴稷上了一册奏书,上头述说了自己震慑于秦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表达了想要留在咸阳继续求学的心愿。

「终于有人觉得我们老秦人文化的博大精深」,秦王表示十分感动,然而最后还是拒绝了他们。

这三个年轻人并未在历史上留名,但是因他们而出现的“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却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典故。

此后,年年打着“求学”名头从蜀地前往咸阳的学子们越来越多。事实上,跑来观光的人远远比求学的人更多。

但是,人一到咸阳就往热闹的地方跑,送去上课了,还要扰乱课堂秩序,关心的话题都是咸阳哪儿哪儿好玩,这就不太好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蜀人性喜自由,不了解秦国文化和法令的情况下常会做出些让人为难的事情。

无奈之下,秦国干脆另外开了一条【旅游专线】。秦国每年春天派会蜀话的秦人去褒斜道北端口的眉县接人,一路将人护送着来咸阳,还陪着他们观光。

在自眉县到咸阳的过程中更是必须要将秦国法令……尤其是最关键的那几条要同他们说清楚。

在咸阳活动的时候更是必须要抱团行动,不能脱离群体。

如此玩上一圈之后,等秋末再将人送回去眉县。

……什么?冬天下雪了栈道难走?呃,这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反正你们不允许留在咸阳。

如果要留也可以,先通过基础法学考试再说。

早期这些来咸阳的人当中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咸阳,更被提还有什么考试,这些人只是来咸阳看个热闹顺便采购东西回去倒卖的,但渐渐就有年轻人表示想要留在咸阳求学的意愿,如此不过过了两年而已。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