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6章 堪问当年事(1 / 2)

加入书签

荣国府,凤姐院。

平儿一听王熙凤之言,心中大惊,大概是贾琮和甄家姑娘的渊源,平儿下意识之中,也不希望甄家出事。

问道:「二奶奶,甄家大老爷听说在金陵做高官,品阶比我们三爷还要高。

甄家三姑娘自小在宫中长大,不仅得甄老太太宠爱,还得太上皇看重,特意赐了皇陵守孝的恩典。

这些都是我们老太太亲口说的,他们这样的人家,怎麽还会出大事?」

王熙凤说道:「太太在信中说,甄家大房三少爷,牵扯私造火器大案,人也死的不明不白,总之说起来很吓人。

但是即便人都死了,锦衣卫还不肯放过此事,一直在找甄家的错处,还封了甄家的店铺,搜了甄家大宅。

这事听起来就很凶险,甄家只怕真要出大事了。

不然他家大太太不会这些邪性,收拾十多箱细软,千里迢迢往神京送。

如今外头真是乱糟糟的,在金陵那个地界,连甄家这样的人家也要遭难了,还有哪家能万事顺遂,听着就是心慌。」

平儿好奇问道:「二奶奶,不是说金陵最有名四大家,就是贾王史薛。

其中有我们家,还有奶奶娘家,老太太娘家,宝姑娘他们家,这其中并没有甄家,奶奶怎麽说的甄家比四大家还利害?」

王熙凤微笑说道:「你是半路给了我的,并不是在南高官大,所以不知道金陵的事情。

我却是从小常听家里老人说典故,所以知道甄家一些底细。

据说甄家祖上也是开国之臣,也曾立下不少功劳,但是太祖立国的之前,他家老祖宗突然解甲归田,不再当官了。

或许正是这样原因,等到太祖立国之时,甄家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另外四大家都封官封爵,甄家倒成了白身。

但是,甄家上几辈出了不少出众子弟,即便是闺阁之中,也有甄老太妃这样的人物。

后来皇家念甄家祖上之功,还是赐了他家金陵世袭官职,只是经这一波折,他们家的威风,却也赶不上贾王史薛几家。

我们家到了大老爷和二老爷这辈,只能靠祖宗福荫承袭官爵,维持家业不倒。

可是甄家在这上头,却比我们贾家厉害,他们家好像每一辈都能出顶尖人物。

甄三姑娘你是知道的,差点就做了我弟媳妇,这可是个能干的姑娘,一个姑娘家可管着一大家子生意。

甄姑娘之所以出色,多半也是家学渊源,因为她有一个更出色的爹。

那位甄二老爷据说年轻时也是个才子,不到二十就中了秀才,倒是有我们三弟几分排场。

后来也不知出了什麽变故,受了什麽刺激,突然就不读书考学了,居然跑去做起生意来。

这件事情当年成了金陵各大世家笑柄,说甄家养出败家子,明明有科举做官的本事,却自甘堕落,去操持商贾贱业。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那位甄二老爷竟是个商贾怪才,他操持生意不到十年时间,就给甄家挣来满屋金银。

还给甄家赚来甄半城的雅号,甄家虽然没有世传爵位,但是那时单论银钱富贵,比起四大家只多不少。

可惜后来好景不长,甄二老爷正风光到极点的时候,突然出海遇上海难死了,留下万贯家财,都让甄三姑娘掌管。」

王熙凤又笑道:「原先我还觉得,甄家二房就甄三姑娘一个独苗。

三弟要是娶了她,那就是娶了个金元宝进门,可是喜事终究没成,也是可惜了了。」

平儿问道:「二奶奶,甄家三姑娘这麽能干,甄家太太不找她想法子,怎麽还大老远把东西送到神京?」

王熙凤冷笑道:「这不过是大家门里伎俩,甄姑娘虽然能干,但她是二房姑娘,甄大太太宁相信别人,也不会相信她。

她运来的十几箱东西,都是甄家大房的细软家私。

甄大太太让娘家太太说情,要我伸手帮衬,把这些箱子暂存在贾家。

万一他家出事,也好留下后路,只是这事有些棘手,我还得好好合计一下……」

……

平儿听了这话,心中有些担忧。

说道:「二奶奶,他家要是真被朝廷落罪,如今我们三爷正做着朝官,咱们收藏他的财物,会不会被牵连上。」

王熙凤一笑,说道:「你也是大惊小怪,这种事在豪门大户当中,不算什麽稀罕。

月有阴晴圆,人有旦夕祸福,天底下更没有不败的世家。

不管是再富贵的豪门,说不得哪天就遭了祸事,提前筹谋,收藏金银,给后辈子弟留下活路,常有的事情。

我从小长在金陵,那地方豪门大户,多如牛毛,类似的典故,不知听过多少。

我还记得大概十五六年前光景,那时我也就刚会走会跳,大事情记不清了,只记得外头整日闹哄哄的。

等到大了几岁,还常听家里大人闲话,说起当时之事,才算知道一些原因。

据说那时候神京出了变故,有个什麽王爷坏了事,闹得天翻地覆,很多文官武将都被牵连。

很多犯官家眷,带了金银财宝和家中子女,大老远往江南逃。

他们带的许多金银,也都寄存金陵老亲豪门中,给自己以后留条后路。

当时金陵还传闻,开国十二候之中,有位姓耿的侯爷,家中最是富贵,历代积攒无数奇珍异宝。

当年他也犯在事情里,带着家人财宝逃到南省,不过后来还是被朝廷正法了。

据说他带到江南的许多财宝,也是寄存老亲家中,最终也不知便宜了哪个走运的……」

平儿见王熙凤说起典故闲话,有些兴致勃勃,甚至还有隐含的羡慕……

她自小跟着王熙凤,自然清楚自己奶奶的脾气,精明能干,心思伶俐,自不待言,但对银钱财货也是喜欢的。

王熙凤突然问道:「怎麽不见五儿?」

平儿说道:「今日要和外院的婆子盘点帐目,因为医婆上门给奶奶看胎,所以五儿让我过来照顾,她一人在忙呢。」

王熙凤说道:「如今不过是太太寄了封信来,甄家的人都不知在哪里,这还是没影的事儿。

你也暂时不要对旁人说起,省的放了空炮,又没什麽下文,倒是多出些话头……」

……

两人正说着话,五儿掀了门帘进来。

穿件艾绿交领兰花刺绣褙子,白色绣花马面裙,发髻上插烧蓝镶珠金簪,清雅秀丽,楚楚动人。

因盛夏炎热,她在外头走动,白皙的额头沁出一层细汗。

她拿了手帕轻轻擦拭,又倒了杯凉茶解渴,将手中帐本子递给王熙凤。

说道:「二奶奶,最近半月的帐目,都和几个管事婆子校对过,各项用度都妥当,其中有增减之处,我都做了笔录。」

王熙凤随意翻阅帐本,看到其中一页,问道:「宝玉房里的用度,原先由头多,虚耗比别处大,都重新归置过吗?」

五儿说道:「宝二爷房里用度都归置过的,他身边的丫鬟小厮裁撤大半,每月节省二十多两,一年就是近三百两。

原宝二爷丶环三爷丶兰哥儿他们上族学,每年还另领八两的纸笔点心银子。

因此项和他们的月钱重了,按二奶奶的意思,这项也已裁撤。」

平儿说道:「除了这些之外,因往年老太太疼爱宝玉,每月还有额外读书耗费贴补,起先都是老太太给零花。

后来也都从公中列支领用,这些事情不仔细算,每月流出都不引人注意。

我问过五儿,即便三爷这麽大学问,读书用度花费不小,但每月的纸笔银子,也不过才花二两。

二奶奶说过,如今家里不再是从前,府上爷们的用度,不能超过三爷,以免坏了尊卑规矩。

所以宝二爷这些读书贴补,这几个月也都裁撤,只是二两月例上头,加了一两纸笔钱。」

王熙凤微微一笑,说道:「宝玉就不是这上面的货,一说他读书,我就想笑,这一两纸笔银子,其实都可以捐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