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3(2 / 2)

加入书签

无关紧要的事一直说,真正要紧的不说,他是故意不说还是觉得不要紧给忘了?!

心里憋着气,孟惜和暗骂芳信不靠谱,脸上还镇定着问:“这降爵的旨意是什么时候发的?”

“我是先得到的消息,旨意恐怕要到明早才发。”孟尚书看着眼前的大孙女,不知该喜该愁。

家里两个孙女的婚事,他都上了心,可惜两个人都是开始顺利,后头不顺。如今两人都有了看似更好的选择,但这对孟府来说又不一定是好事。

他也迅速反应过来某种可能会让陛下猜忌的关系。心中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尚书之位他不能再坐下去,是时候该致仕了。

他本来也快到致仕的年纪,只是家里晚辈青黄不接,没一个堪当大任,孙子孙女又都快要婚嫁,这才想着再等一等。

如今事发突然,却是一个合适的致仕时机。

“你与静王之事……罢了,既然此事宫中已有论断,也无需我再说些什么。”孟尚书长叹一声。

只是这两日,他就感觉到朝中上下暗潮汹涌,静王的未来还未可知。谁能想到,小孙女躲过了颖王,大孙女却压在了静王身上。

“孙女还有一事,想劝劝祖父。”孟惜和没有多说静王的事,转而说道,“便是我也知道如今局势不明,祖父在还好,若有一日祖父退了,我爹绝不是个能担起孟府的人。”

“以他糊涂又软弱的性格,只会得罪人

和坏事,祖父就算是想扶他也扶不起来。”

孟尚书没有因为她这样说自己的父亲而出言责怪,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大儿子是个什么样的。

只是那到底是他第一个养大的儿子,前头一个没立起来,这个好不容易才养活,当初又恰是他在仕途最忙碌的时候,儿子在老家被父母养成那样,再接到身边来时,已经改不了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倾注在他的身上。

这些年来,他不知给这个儿子拉了多少关系,为他铺了多少路,才让他能安安稳稳当个国子监司业。可再想往上,就难了。

方才,他还考虑着,是否要用自己的致仕,再为大儿子换个好前途。如今大孙女这不客气地一番话,直接就打碎了他的念头。

“依我看,祖父还是早些想办法把三叔调回来,至少三叔不像父亲和二叔那样糊涂。”

孟惜和已经快要不记得三叔的模样,他外任好几年,许久没回京,但她还记得三叔性格很好,对她们姐妹也很关切,正正经经科举考出来的聪明人,是家中和祖父最像的一个。

“你父亲确实不堪大任,照你说的,我会看管他不要惹事,但调你三叔回京便罢了,现在不是个好时机。”

大孙女嫁了静王,小孙女又定了崔指挥使,他们家现在已经够惹眼了,以后真有个万一,小儿子在外任职,也不至于被牵连。

但若静王真有什么大造化,他不用说,大孙女也会提拔她三叔。

孟惜和没有太多能和祖父说的,说完这些就要离开。

孟尚书留了她一句,他说:“这次,静王应该是你自己选的,既然如此,未来不管如何,都不要怨人。祖父老了,已经帮不了你们了。”

孟惜和默默对他福身行礼:“祖父多保重身体才好。”

第二日早朝,皇帝要降静王为宁郡王的旨意一出,果然又引得朝野沸腾,更是为了宁郡王该不该去宁州封地的事吵得不可开交。

哪怕是皇帝,这个时候也只能听着大臣们唾沫横飞,偶尔还有人引经据典隐晦地“劝诫”他几句。

要是再有那脾气耿直的大臣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