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3(2 / 2)
不是他们速度不够快,按图索骥还能花这么多时间,而是WS-B1发动机所需要的元件众多,每一个部件,都要精准到极致,几乎是纯手工打造,他们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对614所来说,两个月出头的时间,搞定一台数据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动机,简直是天降奇迹。
WS-15,这个基础版本的国有发动机,他们从研发到诞生,他们走了多长时间,如果算上国内发动机起始,可以说是整整近乎三十年的时间。
第305章
筑梦
WS-15,这个基础版本的国有发动机,他们从研发到诞生,国内走了多长时间,如果算上国内发动机起始,可以说是整整三十年的时间,都只多不少。
三十年,按着六七十岁平均寿命来看,已经是半辈子过去了。按着百岁人生,人生也已经过去了小三分之一的时间。足够一个哇哇降生的新生儿长成了而立青年。
在中华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推动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一直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国内工业科研起步晚,又面临着技术封锁的究极困难模式,每一步的进步,都是国内航空工程师们以傲人的毅力和智慧,摸着石头过河。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所有国内航空工程师孜孜不倦追求的至高梦想!
WS-15发动机的研发,更是历经数十年的艰辛努力,从最初的设想萌发,到艰难被嘲笑为拼凑的WS-10,从虚心向隔壁老大哥求教,到痛心的近乎被坑,买下了有问题的毒馅饼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他们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他们一直在模仿和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摸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WS-15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而WS-15最终能够成功诞生,正是来源于他们614所,全体上下,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虽然,当初诞生的它,可能不够完美,可能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但是,它的诞生,代表的是,中华终于有了一款不错的,自主研发的国有发动机,是他们航空工业的一大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他们的发动机,能够有这样的突破,起因是所有爱国航空工程师们,长期以来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追求和探索!
正是这种坚持和努力,才使得WS-15发动机在05年成功首飞,也是所有航空工程师们一直在追求技术的突破。
当年的奋斗精神,他们犹然记忆于心,未曾忘却。这两年,得益于吴桐的回报,他们接触更多的先进理念,掌握,并吃透这些理念,整个团队的水平,相较于当年,也有了巨大提升,有了更高筑梦的资本!
杨伟带队,再次拿出了当年啃下WS-15这个硬骨头的架势,最终配合吴桐完成了WS-B1的落地诞生。
当那崭新的成果,呈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