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2 / 2)
季寡妇当初拿了2000块的抚慰金,扣掉宁馨身上花的,留下1500给了秦夫人,自己是带着一百多块回来的。这些年的开销也都花在买粮食上了。五年下来,光是在大队里买粮食,也花了差不多100了。身上剩下的钱,也不知道能花几年。
“我知道的奶奶。”季夏才八岁,背着小背篓出门了。
季寡妇看着孙子的背影,眼睛有些湿润,她躺在屋檐下,慢慢的睡着了。现在天气暖和了,季老二每天上工前,都会把她抱到屋檐下,让她晒晒太阳。在照顾季寡妇这件事上,季老二两口子是非常用心的。
季老三两口子虽然没用心,季老二两口子开口了,让他们搭把手,倒是也没有拒绝过、埋怨过。
……
从县城到阳光生产大队的路不算远,但也不近,骑自行车得要两个小时。在这个年代,这已经算是近的路了。这要是在再偏僻的地方,从村里到县城,花上四五个小时的也有。
“同志,前面就是阳光生产大队了,你家的路怎么走?”
宁书道:“同志,就送我们到村门口吧,我们自己走进去,遇见邻居了也好打招呼。”其实,她也是想请警察同志去家喝杯茶的,感谢人家送他们回来。
但季家大人应该上工了,季寡妇在家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家里有没有茶水更加不知道。所以宁馨就没开口了,她想着,等几天后回去了,在去火车站前去派出所感谢一番,给人家送半斤糖过去。
“那行,我们就送你们到这里了。”
警察送宁馨和冬冬到村口,他们就离开了。
村口有几个孩子在玩,他们的嬉笑声传开,但在村里回荡不出任何的声响,整个村里看上去还是静悄悄的,有些萧条。
可能是之前在城里,虽然宁馨能明确的感受到这个时代和后世的差别是真的大,但是到了村里,这种落差就特别明显。
这里的屋子基本都是土胚房,有的上面有瓦片,有的是茅草和泥浆混合在一起。这是一个热情的年代、但也是一个贫穷的年代。
哪怕有原主的记忆,宁馨也不得不承认,她是真的没法在这样的农村里生活下去的,各种不方便、不自在。
好在她有先见之明,在部队里找了工作。
看见有陌生人来,在村口玩的孩子们都看着,孩子们的年龄也有大有小,但他们张望宁馨和冬冬的眼神,又如出一辙,都是好奇的很。
冬冬见有孩子们看着他们,性格活泼的他对他们笑了笑。
那些孩子们看见冬冬对他们笑了,他们也笑了。
宁馨也不认识这些孩子们,她牵着冬冬,按照自己的记忆朝着季家走去。
季家的房子都是土胚房,上面盖的也是茅草。在整个阳光生产大队里,季家的条件是垫底的。
在季爱华当兵前,季家条件不好。季爱华当兵之后,每个月的工资、每次的任务奖金,他都会寄回来,这些年来,季家的条件有了改善。
但是五年前,季爱华牺牲了,季家的日子又开始拮据了起来。
家里的条件虽然差,可里面干干净净的,空气中还弥漫着鸡和猪的一些味道,但也不臭,这是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气味。
再看去,屋檐下摆着席子,席子下面垫着厚厚的稻草,席子上面还有一层薄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