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2 / 2)
大约一炷香之前,荷回因为劳累,躺在榻上缓神,嘴里喊着口渴。
因她不喜同皇帝做那事时被人听见,因此宫人都被留在寝殿外守着。
皇帝出来时,淑妃已经在玉熙宫的门口跪了半个时辰,任凭王植他们怎么赶都不走。
皇帝叫人将她带进了偏殿。
坐在太师椅上,皇帝望向窗外,不知在想什么,淑妃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发现他的目光正落在一枝随风摇曳的海棠上,不由收回目光,缓缓垂下眼帘。
皇贵妃沈氏,最喜海棠。
若是往日,淑妃定然会心里不舒服,但此刻的她,内心却很是平静,甚至对荷回产生了一丝同情。
殿里很是安静,只有袅袅晴丝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落在她手背上。
可她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只有沉甸甸的凉意缓缓浸满身躯。
“这是你这个月第四次求见朕。”不知过了多久,皇帝半边身子落在阴影里,终于记得屋里还有一个人,缓缓开口。
淑妃跪在那里磕了个头,目光落在皇帝鞋底的脚踏上,语气平静。
“是,难为皇爷记得这样清楚。”
若不是这回她特意挑沈荷回在的时候过来,皇帝怕她闹起来惹着沈荷回休息,他怕是也不会见她。
“是为了替你家里人求情?”皇帝道。
淑妃紧攥着衣裙,说是,“皇爷,妾父亲身子不好,兄长更是从小体弱多病,岭南山高路远,怕是还没到地方,他们便要一命呜呼,求皇爷开恩,饶恕他们,一切罪过,由妾一人承担。”
就在不久前,皇帝以她父兄结党营私、暗中散播谣言诋毁皇室为由,将二人治罪,不但免去他们在朝中的官位,还各自打了三十板子,流放岭南。
这件事传入淑妃耳中时,正是安王造反后不久。
彼时,她正满心期盼着皇帝能为了平息天下舆论而处置沈荷回,即便不处置,也要冷她一冷,给天下人做出个样儿来,可没成想,皇帝对沈荷回的宠爱依旧,而她却率先迎来了噩耗。
皇帝处置了她的家人,却并不曾降罪到她头上,只是叫一名小火者每日将家里人的惨状描述给她听,叫她饱受煎熬。
她这时候才猛然发觉,原来这么久以来自己违反宫规同家里人通信的事,他都知道。
既然如此,那他也必然清楚,朝堂上官员对他的逼迫、以及那些在民间飞快传播的民谣,都是出自她的手笔。
他知道她要做什么,并暗中纵容着这一切。
又或者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推波助澜。
他借用她的手,让安王和那些同他勾结的贼人以为他当真昏聩无能、惹了众怒,以至于统统跳了出来,被他一网打尽。
他大约早察觉到了安王的不臣之心,同时也想铲除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前朝旧臣,因此才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无论是她自己,还是沈荷回,都只是他手中用来抓捕那些人的棋子罢了。
在知晓皇帝那样迅速地平叛之后,她很容易便想通了这一点。
想到往日自己对沈荷回的妒忌,淑妃只觉得分外好笑,都是被皇帝利用的工具罢了,何必彼此为难,从前是她一叶障目,魇着了。
只是淑妃自认,她要比沈荷回要好一点,已经看明白了事实,而沈荷回,怕是还要被蒙在鼓里好一阵子,陷在皇帝为她铸造的宠妃梦里醒不来。
想到这里,她忽然觉得荷回同她一样,有些可怜。
皇帝利用了她,转眼便卸磨杀驴,处置了她的父兄,逼迫她每日聆听他们的惨状,叫她不得不过来求他,她尚且如此,沈荷回将来的下场,大抵也不会比她好上多少。
“求皇爷饶恕妾的父兄。”连日的精神折磨,已经叫淑妃有些筋疲力尽,只能一个劲儿地哀求。
皇帝垂眼望着她,漆黑的眸子犹如一汪深潭,叫人瞧不出喜怒。
半晌,他终于像是觉得有些失望似的,给出一个极其叫人剜心的评价。
“朕以为,你还会再撑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