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哪个胡佛?(5k)(2 / 2)
甘乃迪遇刺,关联方接二连三死亡,消息被英格兰BBC王牌节目面对面的主持人先知道。
今天不是愚人节。
而且军人出身的弗里曼不喜欢开玩笑。
节目上可能还会灵机一动,玩一玩俗套的英式幽默,但私下弗里曼少校无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
「谁干的?」黑利爵士问。
弗里曼低声说:「人是奥斯瓦尔德杀的。」
黑利悬着的心一下就掉下去了,这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
奥斯瓦尔德当天就被抓了。
弗里曼接了一句又把他悬着的心给吊起来了:「奥斯瓦尔德是胡佛指使的。」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消息。
因为胡佛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不管哪个胡佛。
「约翰·埃德加·胡佛还是赫伯特·胡佛?」黑利爵士的声音开始颤抖。
他甚至有点后悔。
后悔今天为什麽要放弗里曼少校进自己的办公室。
「不知道,因为在录音里奥斯瓦尔德只提到了胡佛。」弗里曼说道。
黑利震惊:「录音!录音是什麽鬼?」
弗里曼少校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然后叹气道:「没错。
我收到了一份署名为V的信封,里面是一份录音文件和一封信。
他说这份录音当时他在德克萨斯教科书仓库大楼六楼,没错就是奥斯瓦尔德射击的房间里安装了录音设备,录下的录音带。
录音文件很多,就只有:
『这下我能向胡佛交差了吧,砰!』」
黑利爵士脸上前所未有的凝重。
「不对,这里面有太多疑点了。
刺杀是前天发生的。
这才两天,录音文件怎麽到你这的?
除非对方拿到之后第一时间坐飞机从纽约来伦敦。
其次,到底是哪个胡佛?
如果是赫伯特还好,毕竟他已经快九十岁了,如果是约翰·埃德加·胡佛,那可就麻烦大了。
不但会引起阿美莉卡内部的剧烈动荡,我们两个的生命都有可能有危险。」
赫伯特属于历史人物,此时已经快九十岁高龄了,作为前总统,前胡佛委员会主任,过去固然威名赫赫,权柄巨大。
但最少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年迈到,每次参加象党的全国大会,都被怀疑是最后一次,结果他硬是活到了1964年的象党全国大会。
「赫伯特·胡佛不太可能,他对甘乃迪意见再大,他也不可能会干出这种事啊。
他这个年纪,就等着历史给他一个定论,怎麽可能还会找人来刺杀甘乃迪呢,这未免太荒谬了。
而且我从未听说过赫伯特·胡佛和甘乃迪有矛盾。」黑利爵士想了想摇头道。
没错,此时赫伯特·胡佛专注于写作,尽可能把自己在华盛顿这麽多年的见闻和功绩记录下来,为自己留下一个比较好的身后名。
弗里曼少校和黑利爵士对视了一眼后,异口同声道:「那就是约翰·埃德加·胡佛?
真是个糟糕的消息。」
这位胡佛是现在的大人物。
大到什麽程度。
大到从1924年开始担任*BI的局长。
那时候BI还不叫BI呢。
也就是说,他在这个位置上足足呆了有快四十年之久。
很难想像,一个人在东厂这位置上干了四十年有多恐怖。
白人人历史上没有东厂这种玩意,但他们同样能意识到这样的持续如此多年的权力带来的巨大威力。
「狗屎!」弗里曼愤愤不平道,「为什麽要把这样的两难选择题丢给我。」
黑利爵士提醒道:「你把我也给拉进来了。」
黑利爵士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不对,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凭什麽认为这段录音是真的呢?」
弗里曼语气低沉,表情惶恐:「因为这封信是直接出现在我办公里办公桌上的。
我办公室的门钥匙只有我有。
一份在我身上随身携带,备用钥匙我也没有放在BBC,而是放在家里。
我今天早上走进办公室之后,就看见了这封信。
我在看完内容之后,立刻确认了办公室的门锁完好无损。
然后回家听了录音带之后,又再次确认了两把钥匙都没有被人动过。
一把一直在我的身上,另外一把一直在我家中。
而我的办公室窗户外也没有攀爬痕迹。
也就是说我的办公室在密室的状态下,被人放了一封信。
而且不是丢到办公室的地上,是稳稳的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还用桌上的墨水瓶压住了。
这说明V是走进来的,甚至有可能他还在沙发上坐了会。」
林燃确实是大大方方走进来的,不过没在沙发上坐。
只是把信和录音带放下之后就离开了。
他走的时候还庆幸,还好之前来BBC做了一次专访。
「正是因为它出现的方式,会让我偏向于认为这封信是真的。
这麽说吧,甘乃迪的死,到奥斯瓦尔德的死,这中间有多少蹊跷。
这种蹊跷在爆料上继续蔓延不是很正常?
信的出现,很符合整个事件的风格。」
黑利爵士听后,说:「带我去你办公室看看,也许在你的办公室,我们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好。」
很明显,没有任何新的发现。
门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在这里,黑利爵士听过录音之后说:
「这里有太多未知的疑点了。
V是谁,他怎麽知道奥斯瓦尔德会在仓库大楼的六楼开枪?录音设备又是怎麽放进去的。
他和胡佛什麽关系,和奥斯瓦尔德又是什麽关系?」
BBC大楼弗里曼的办公室里,弗里曼少校和黑利爵士陷入了巨大的疑惑,这疑惑就像是11月伦敦的雾气一样散不开。
而且想的越多,疑惑也就越多。
「我们现在首先要确定的是,录音带要不要报导?」弗里曼少校说。
「当然得报导,我们是新闻工作者。」黑利爵士理所当然道。
弗里曼少校有些迟疑:「可是这会得罪胡佛。」
黑利爵士说:「我们这是在伦敦,在伦敦恐怕得罪KGB要比得罪BI更可怕一些。
再说,V未必就只给我们提供了这份录音带。
我们不报导,其他媒体也会报导。
比如东德的真理报,他们可能都已经在写明天的头条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