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2 / 2)
但他知道,若直接说带走母亲,眼前这继父必不会允。所以,吴裕贤另换了个说法,劝他也一起走,道:“昨儿因大嫂同家里闹了那一场后,咱们吴家如今怕是成了整个村里的笑话。爹有没有考虑过,跟着我们一块儿离开这儿?”
吴裕贤微抬眼皮,打量着眼前继父神色,见他并未立刻表态说不去,吴裕贤则又继续说:“父亲也是童生的身份,是体面的读书人,若非是为了我们几个,不至于一辈子被困在这村里,当一辈子的教书匠。如今儿子大了,可反哺,便想接了您一道进城去生活。到了城里,父亲若不想再继续劳累,就于家中享些清福,若不愿闲着,想寻事儿做,凭您童生的身份,想可做之事也很多。总之,定然是比继续留在这儿有前程。”
“还有三郎和莲儿,如今有条件了,为何不一道进城去?莲儿到了说亲的年纪,去城里相看,总比在村里可选择的机会更多。”
吴裕贤这一番话,说没说得动吴兆省且先不说,但却是说得吴心莲和吴三郎心痒痒。
尤其是吴心莲。二哥那番话议亲的话,简直是说到了她心坎儿里去。
她早就嫌弃这儿了。
村里有什么好呆的,哪里比得上城里好?
城里吃的喝的玩儿的,样样都有。
村里头有什么?
“爹,我要去!”吴心莲立刻表态。
吴三郎见状,也不吵了,也立刻说:“我也想进城去。”
吴兆省却觉得还得再思量思量。
他们吴家在城里并未置房,这一大家子人去了后住哪儿?
何况,城里机会虽多,可也不是谁去了都能混得好的。他眼下在村里有间书塾,有学生可教,一年收入尚可。
而且在村里教了十多年的书,口碑不错。在这里,他得人敬仰,有威望。
只是,可能因为家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会一时令他备受村邻们的私议。但这些个流言蜚语倒不妨事,时间长了,也就过去了。
所以,吴兆省心内一番思量后,也就婉拒了:“二郎,你的好意为父心领了。只是……这突然就决定一大家子一起进城去,不现实。”婉拒之后,又说了好话给吴二郎夫妇听,“儿媳妇原就是城里人,是为了你才嫁到咱们村上来的。现如今你为备考,你们夫妇二人一道去城里住,为父半点成见都没有。但我们就……算了。”
现在吴裕贤当着吴心莲姐弟的面说出了这些话后,搬不搬家,已不全是吴兆省一个人说得算了。
首先,在吴兆省拒绝后,吴心莲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
“爹到底有没有为女儿考虑!二哥都说了,城里更好相看郎君,机会也多,爹怎的就不肯呢?爹就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不考虑女儿的未来。”吴心莲原就向往着城里的生活,眼下见就有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弃,“爹不想去爹就自己留下,女儿跟着娘去。”
吴三郎这个时候也不跟姐姐吵了,反去跟姐姐站在了一边,也叫嚣起来:“我也要去!”
吴心莲又哭诉自己眼下的境遇:“昨儿闹上那一场,那些长舌妇指不定背地里怎么笑话咱们家呢。娘被害得失了名声,这肯定也会影响到女儿的名声。若继续留在这儿,女儿肯定是被那些人挑挑拣拣,女儿可不想受那份气。若咱们家没那个机会和条件也就算了,可眼下二哥二嫂愿意帮衬女儿和三郎一把,爹为何非得不让?”
吴心莲说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可怜极了。
说到最后伤心激愤处,更是哭得整个人身子颤抖起来。
似是受了多大委屈般。
吴兆省考虑到女儿日后一辈子的前程,又想着昨儿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