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1(1 / 2)

加入书签

。”

摊子?什么摊子?

荀卿跟着毛亨快步向学宫门外走去,还未到学宫门口,远远便见到门口人声鼎沸,乌泱泱一片全都是自己的弟子,他眉梢一挑,心中立刻有了不好的预感,等又走进一些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声说道:

“我们蜀郡人杰地灵,人人都有求知之心,奈何山高路远环境封闭难以如愿,但我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从不曾减少,也诚挚邀请各位有识之士来蜀郡支教。”

“正所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躬行,诸位学已有所成,难道不想找一个地方来实践一二?蜀郡今年将进行县乡重新划分,拥有大量的基层就业岗位,此可谓天赐良机。”

“现在报名入蜀的可享三年生活、交通、食宿补贴,若能通过蜀郡择才试便可直接上任!走过路过莫要错过啊!我的同学们。”

荀卿终于忍无可忍,他边走边呵止道:“吕安!”

皂衣小吏闻声看来,圆亮的大眼睛眨了眨看着极为机灵。趁着荀卿还没有走到面前,他忙以极快的语速说完最后一句话:“欢迎大家到南边来、到基层来、到大秦国最需要的地方来,一起来建设我大美蜀郡!”

话音刚落,他三两步赶到荀卿面前躬身作揖,“学生吕安,拜见先生。”

第214章 战国风云(66)

荀卿运气半晌, 最终还是伸手将少年扶起,“你这臭小子, 一回来就动静颇大, 缭儿呢?没同你一道归来?”

“师兄在后头押送东西呢。”吕安笑了一下,他一手扶住荀卿往学院内走,另一手冲着背后做出了一连串姿势。荀卿并未看到, 不过吕安的别的师兄们都看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群小吏很快就接手了吕安方才的工作。

他们一边向围观的学子们发放传单,并且拉着人热情讲解蜀郡情况,一边热情招呼人过来看看他们蜀郡的特产,一个个都和变把戏似的掏出了一样又一样的东西,硬生生地将他们秦国学宫的大门当作了展示平台。

更夸张的是, 他们似乎还拿出了小炭炉……

扭头看看已经被吕安忽悠走的荀卿,再看看依旧沸沸扬扬的门口, 辈分比吕安小的弟子纷纷挠头, 稍年长一些的则是哂然一笑,表示随吕安折腾便是。

如今秦国各郡县之间开通了举荐择才通道的只有蜀郡,蜀郡因为特殊的情况也的确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一开始吕安写信紧急求援时,出于师门情谊, 也出于弟子们的确需要一个实践的平台,荀卿便让几个感兴趣的学子过去帮忙, 然而谁知道小师弟要的不是几个, 而是几十个。去了蜀郡的师弟们几乎就没有再回来的,即便偶尔有回来的也都是吃里扒外回来拉人的。

虽说荀子欣慰于这些弟子们的成长,但难免也觉得吃不消这种消耗法。用荀卿的话来说, 蜀郡就是简直像一个深坑一样,根本不是招募人才而是吃人才,吞下去后连骨头都不带吐的。

但效果也的确显著,大量受过教育、有远见的年轻基层官员进驻蜀郡后,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一点便是蜀郡出现了一条由蜀郡人自发搭建,官方仅给予技术指导的道路——米仓道通路。

这条道路在金牛道的东面,为蜀郡的东北角,其打通米仓山,将汉中和蜀地西北方连在了一起。虽然这条路比起金牛道要更加难走一些,但地理位置优越,满足了东蜀郡人民的出行需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