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2(1 / 2)
徒之前必定会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而一旦收徒,便是倾囊相教。
而显然,这对夫妻瞅准的就是第二者,而荀卿自觉他连自己下一步都不清楚要如何走,怎可轻易收下这才六岁的小儿做学生?小儿体弱,难道还能跟着他一路继续游学?
赵国虽是他祖籍所在,但他也无法确定自己会停留到几时。若是寻常学生也罢,彼此互相切磋琢磨思想,有缘相聚好聚好散。但吕家小郎实在太小,需要的是一个较为稳定的蒙师,他这样的不适合,要是教了一半就把孩子撇下,很容易会把孩子教歪的。
然而孩子的父亲却几乎都不带犹豫地回道:“先生莫要担心,吾儿聪慧,日常生活亦可以自理,且先生若有一日离开赵国,吕某自也当替我儿尽一份弟子敬意。”简单的说就是到时候一定派人跟随,伺候得荀卿舒舒服服的。
以吕家的财富当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么直白说出来的人却是少数,荀卿几乎有些哭笑不得了。但他最后还是拗不过疯狂推销的吕不韦,终是答应见吕安一面。
作者有话要说:
吕夫人:这个少年人我很满意!
=====
来来来作者君给你们解释一下学生和学徒弟子徒弟的区别。
给你们一个写小作文的素材。(以上内容不保证正确,谨慎阅读)
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生存技能。这个是在学习的最底层,(当然也有谦虚的自称)
如果对应到现代,那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的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譬如认字、懂的一些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的大概知识,对大部分事情有个印象。
所以很多小朋友会觉得为什么进入高中之后物理化学生物这种小可爱瞬间变成大魔王啦!
因为高中的知识不是供给你生存下去这么简单的立意了。
当你进入高中之后,你就需要对于你的未来有个大概认知,最起码你要明白自己到底对哪方面感兴趣,哪方面又是完全不擅长。
譬如文理分科、艺术生等等情况就开始出现了。
而到了大学之后,你们会更加专精一个方面,但是还是要学习许多杂七杂八看起来没啥用处的专业,但这些都是给你读硕博时候打的基础。
一旦进入硕博阶段之后,你看到的东西更是专精一个方面。
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从面到点的过程。
古代时候也一样。
举个儒家的例子。
你们以为儒家就是那么点东西吗?错啦!
儒家分为很多科目。
你们所知道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其实是五门,入门时候大家都要学习一遍,认字、明理,这时候就是学生。从儒家学习如何生存,啥意思呢。
早期是认字,保证你以后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技能,哪怕给人写写信谢谢对联起码也饿不死啦!
到了后来那就是科考做官。
中国古代没有一门学问是将做官当做你的最终目的,做官只是生存的一种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