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0(1 / 2)
朝堂时局的变化,就连刘武擅自出国一事也给说了,说完了她给儿子求了个情,“启儿,武儿也已经回去了……你看……”
刘启点点头,明白母亲的意思,他捏捏母亲的手,笑道:“无妨的,阿弟也是想要来看看母亲。”
刘启这一说,窦太后立刻就放心了。
她之前赶走刘武也是冒了不小的风险的,事实上窦太后本身也对自己的举动充满怀疑,她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对的。
在她的心里,无疑,比起周亚夫等人,她更相信自己的儿子。
于大汉的角度来说,如果刘启实在撑不住要改弦易张,那么以年长者的刘武为帝也比立一个小童要靠谱得多。更何况,刘启也未必会出事,而且自家武儿有能力又有兵权,他如果在京城里,窦太后也能更安心些。
窦太后想法很简单,既然刘彻为太子,她当然不会背离儿子的意愿。刘彻依然是未来的天子,刘武只是帮侄子管理一段时间国家,等到刘彻长大了再还给他不就好了。
但是就在她想要同意刘武进京的时候,袁盎站出来了。
他不光是制止窦太后允许刘武进京这件事,还直截了当地斥责了刘武的违法举动。同时,他问了窦太后一个极其刻薄的问题——如果刘武做了皇帝,刘彻为太子,那么梁国太子要怎么办?
这个问题把窦太后难住了。
等回到了长信宫,刘嫖也来劝他。刘武不能入长安城,刘嫖说得很隐晦,但是窦太后听懂了。
如果刘武在刘启死了之后能够得到皇位,那么刘武是不是有这个耐心真的去静等刘启离世呢?
太子刘彻年纪到底小,他需要刘启做他可遮天蔽日的华盖,但是刘武不需要,不光不需要,刘启的存在对于刘武来说是阻碍。
刘武,真的希望刘启好好活着吗?
这个问题狠狠地戳了窦太后的心窝。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哪个离开窦太后都接受不了,更别提他的一个儿子要害另一个儿子这种可能了,这两人是手足兄弟,还是从小长在一起的兄弟,让窦太后相信他的小儿子会想要害大儿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怎么可能接受?
可是刘嫖说得太可怕,窦太后不得不防。
她在这个心灵最肮脏的地方呆了几十年,她真的相信兄友弟恭,人间自有真情在吗?
她用实际行动说明了这个答案。
刘启很清楚母亲的选择,就在他醒来后没多久,亲信便告诉了他这件事,所以对于母亲为弟弟求情,被选择了的刘启自可表现出他的大度来。
景帝中元二年岁首,大病一场的帝王准时出现在了祭祀礼的现场,完成了照顾其身体状况简化了的贺岁礼仪,并且热情接见了匈奴使者。
伊稚斜试探着询问能否在匈奴右部,也就是上郡、云中一代也开设互市。
这个要求被景帝带着礼貌的笑容推拒了。
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匈奴最需要的物资基本都是在汉国的东部产,譬如海盐,譬如卖得非常好的稻米。如果将这些货物运到大汉的西面来卖给匈奴右部,汉国的成本必然会提高,到时候汉国涨价呢,右部不开心,不涨价呢,自己吃亏,所以还是保持不变比较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