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4(1 / 2)

加入书签

他当然不会将所有压力都交在小姑娘身上,除了她之外,夏安然还找了好些个当地的织娘,主要的研制工作都在织娘们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特产二,缂丝。

缂丝、丝绸、绸缎、在早期都是用真丝做滴。

那时候天然材料比较少,汉代有棉,但是是非常稀少的舶来品,而且是短纤维。

主要还是以丝绸和麻为主,另外说一个冷知识,在没有合成纤维的古代,绫罗绸缎……其实原材料都是一样的,只是织造方式不同。当然在后期在使用蚕丝的同时会加入棉纤维和麻纤维,甚至于金线、羽毛等等奇怪的东西。

但本质,他们,其实,是一样的

是不是非常的震惊!!

作者君研究的时候都惊呆了。

我一直以为是不同原材料+不同的编制方法才弄出来完全不同的东西啊!

当然现在基本是完全不同了,因为有化纤。

所以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的蚕丝产量。

是不是非常可怕,泥们又多了一个可以抖机灵的点啦!

那啥,秧马……这个我比较难形容,咳咳,反正形状挺奇特的。

不过现代还有在用的地方,但是已经完全简化成小板凳啦!

后来还有出现秧船,都是大规模插秧时候才会用,小规模没必要啦。

关于插秧,作者君了解了后才知道,居然现代很多地方水稻也是采用直播式的了,尤其是北方(喂)南方一年三熟肯定是插秧的,土地等不及,二熟或者一熟已经开始用直播了,尤其是在培育出一些根系特别强健的品种之后,插秧已经成为了非必须。

震惊!

感觉颠覆了我的理解嗷!

写文果然是一边写一边学习捏!(双手抱胸)

第31章 大汉华章(29)

在小半个月以前, 夏安然已经听到匠人们的回报,说是根据织娘们的要求将织布机进行了一番改装,如此他便想着应当不用多久就能看到成果了。

夏安然请织娘们先做出一个小样出来, 不需要先做大件,毕竟大件的费时费力, 而且花样还不好设计。

但没想到第一个交出作品的是阿孺。

当他踏入织间的时候就见到稍稍抽条些的少女正安静地操纵着布机。见到他进入, 织娘们纷纷起身问安,夏安然只微微点头, 拿起了被此间负责人递过来的一个香囊。

夏安然手指从上头缓缓划过, 这是一幅彩蝶翩飞图, 此种图案在女郎们的绣品中最常出现。

他伸手轻轻碰触,只觉得其有轻微的凹凸不平感,翻过身, 背后的图案基本一致,虽然有些线头,但的确是缂丝的工艺。

历时小半年, 终于跨出了一小步。

夏安然将东西递给了负责人夸奖道:“做得很好。”他明显感觉到一直在屏气的阿孺松了一大口气,负责的女工面上带着柔和的笑意, 她本人是这国内数一数二的织女, 名唤芸娘。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