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4章 咸丰:不好,有人要害朕!(1 / 2)

加入书签

第731章 咸丰:不好,有人要害朕!

如今的太平天国面临的最大的「雷」就是人太多!

罗耀国一想到「人多」,就伸手抽出户部新呈的《天历十一年人口黄册》,

牛皮封面上还用红笔写着「四万万八千万丁口」几个大字,仿佛是在向罗大总理报喜。

可这数目在罗耀国看来,却有点沉重啊一一自打平定东南,不过八年九年的光景,太平天国治下百姓竟成百上千万地往上涨。在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到处都是五六岁的大娃娃领着三四岁的小娃娃到处窜来窜去的场面。各地的小学更是塞满了孩子,除了极少数的「重点小学」,普通的学堂一个班级都能有上百人!

「王爷,茶凉了。」苏三娘的声音突然在罗耀国耳畔响起,他回头一瞧,玛利亚不知去了哪里,他的大老婆苏三娘捧着个茶壶笑吟吟的就往书桌上放。这三娘今儿穿着藕荷色杭绸衫子,鬓边簪着朵玉兰花,倒比当年统领女营时多了几分温婉。

罗耀国摆摆手,目光仍黏在黄册上。他算过帐:按户部呈报,如今治下百姓四成多是垂髻小儿,丁壮劳力倒占五成有馀。这般年纪轻轻的人口,恰似春日里疯长的野草,须得沃土肥田才能养得活。可眼下莫说化肥机械,便是江南熟田的稻种还是前朝传下来的老种,亩产不过几百斤。更不消说北地那些旱地了,平年都没多少,遇着旱涝便是颗粒无收。

「昨儿程培福递摺子说江南还要扩种桑园。」他冷不丁开口,「说是上海丶

苏州的巢丝厂需求巨大,优质的生丝供不应求。」

苏三娘接过话头:「妾身听安置在苏湖的女营的老姊妹说,苏州府湖州府现下养蚕户极多。只是蚕要吃桑叶,桑林又占了水田.....:」话到此处便住了口,

她注意到丈夫的眉头又拧成了一个川子,眼角额头又多了一些皱纹。他本比自己年轻五六岁,现在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可看起来却比自己年长,好像是四十出头的人了。

看来太平天国的家..:::.不好当啊!

罗耀国霍然起身,到西墙悬挂的世界地图前,手指划过吕宋丶爪哇,最终停在秘鲁丶智利海岸,自言自语道:「1863年,鸟粪战争.....

正说着,外间忽然传来孩童嬉闹声。玛利亚捧着酸梅汤进来,六个月的身子已显了怀。后头跟着周秀英,天青色学堂服上还沾着粉笔灰,她左手牵着罗耀国的长子罗新华,右臂抱着咿呀学语的么女小新月。婉贞走在最后,怀里搂着对年纪都只有一两岁的小男孩,活似年画上送子的娘娘。还有三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两女一男,手拉看手一起走了进来。

「孩儿新华见过父亲。」罗耀国的长子今年已经八岁,正在天京府立第一小学读书,周秀英就是他的班主任,这会儿恭恭敬敬地上前行了一礼。

「爹爹,爹爹......」罗耀国的次子罗新亚甩开两个妹妹的小手,摸出一个木雕小船往书案上爬,「这是江南制造局新造的铁甲舰,我长大了要开铁甲舰!」

这孩子是个混血,母亲正是玛利亚。

罗耀国忙伸手就把小新月从周秀英怀里接了过来,玛利亚则想把自己生的罗新亚从书案上拽下来,却被罗耀国拦着:「由他去吧,他说他长大了要开铁甲舰。看来等他小学念完,就该去上海的海军中学住读了.:::

一」9

说着他把么女举过头顶,小丫头咯咯笑着去抓父亲的头顶上的一团发髻。

周秀英抿嘴笑道:「海军中学堂可不好考,二郎上了小学后可得好好努力啊!」

站在书案上的「罗小二」重重点了下头:「二娘,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一准能考上海军中学!」

罗耀国看着自己这个「有志气」的儿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的儿子当然是铁定能上海军中学和海军学堂的..:::.根据罗耀国和冯云山丶萧朝贵丶韦昌辉丶

石达开等人的安排,太平天国的陆军中学丶海军中学就是为「天国二代」们开的。为的就是用严格的军事养成教育,将这些「二代」塑造成太平军的接班人。当然了,陆海军中学毕业后还是得考陆军学堂丶海军学堂,而陆海军学堂也会为平民子弟留下一些名额,不过「天国二代」将是陆海军学堂里面的主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