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2章 李老汉小儿持金?村支书解围(2 / 2)

加入书签

倒不是苏宇发财不带他亲哥,而是时机未到。

怎麽说呢,如今出来浪,那就是在走钢丝,苏宇无惧,那是因为他属於重生,但苏胜不一样,他天生鲁莽,没有心机。

除了苏宇,家中唯一能挑大梁的就是苏胜了,他要是中途夭折,被被抓了,好歹给家里留个顶门户的男丁,不至於让十五六岁的苏瑾扛大梁。

鸡蛋不能放进一个篮子里,这叫风险分摊。

给他哥找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已经是他唯一能给苏胜办的了,想要带他发财起码要等到允许个体户出现时。

那时候你只要不是全市首富基本上没啥事。

他哥不懂的如何藏拙,这是硬伤,他一个当弟弟的如果事事约束着他哥,到底谁是哥?反而会让兄弟俩感情出现破裂。

毕竟苏宇有前後眼可以知道事情的走向,但苏胜没有啊,有些话哪怕是亲兄弟也不能明言的。

所以不是苏宇不带他哥发财,而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无论是吃喝拉撒,苏宇可从来没有缺他哥那一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苏宇的话几个小年轻听进去了,同时去见了村长,诉说了整件事。

“村长,苏宇同志离开时,特意叮嘱,说帮忙照顾一下李老头,呸呸呸,是李老伯,说要是有人上门借粮食,让我们第一时间去三水湾告诉他一声。”

“您看这事怎麽处理?”

区区三百斤,苏宇防的当然不是村里,毕竟三百斤够一个村分的吗?何况你凭什麽分人家的粮食?人家又不是成分不好。

所以这是在提防谁已经显而易见了,这是提防李老伯的亲侄儿呢。

毕竟村里不可能惦记他那几百斤粮食,但他侄儿可就未必了,吃喝嫖赌的货,知道他叔家里有三百斤细粮,难免动心思。

细粮,还是三百斤,这要是卖出去,乖乖,盆满钵满,起码对农村人而言这算不小一笔收获。

“嗯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我和你去一趟李老汉家,看看能不能把这三百斤细粮放入村仓库里,由民兵看守,谁也拿不走,每个月给他定期送面粉过去,够吃就行,直到吃完为止。”

这话必须是村支书去说,别人说,李老汉肯定不会同意,以为你打他粮食的主意,但村支书有威望,不会欺骗他。

一句为了安全,就能摆脱李老汉的怀疑,毕竟闹饥荒呢,你家里藏着三百斤粮食,你还耳背,万一夜里被人光顾,哭都找不到人。

苏宇之所以提醒一句,那是因为,他还觉得李老汉侄儿是个人,不会半夜去偷,顶多打感情牌去借,李老汉心软,保不齐就借了。

但老支书不一样,他是村里人,深知李老汉侄儿的为人,这货要是借不到,兵行险招也不是不可能。

他就是被发现了,李老汉还能因为这事送他去监狱吗?那等他闭眼睛了,怎麽去见他大哥?

所以他侄儿肯定有恃无恐,所以村支书当即去了李老汉家。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