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孤果然机智的很(1 / 2)

加入书签

再次沉默了一会儿,杨大知县又长长的舒了口气,望着朱标说道:“殿下可知,微臣为何在洪武元年秋收之後就开始折腾文庙的学校,又为何要让各社百姓在盖房子的时候一定要预留出社学的位置?”

朱标微微点头,“姐夫是想多培养一些读书人,心向大明的读书人。”

杨大知县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读书能够使人开智丶明理,能让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官老爷或者乡绅丶读书人说什麽就信什麽。”

“最重要的是,有了足够多读书识字的百姓,官府乃至於朝廷才不会缺少可用的人手,那时候殿下就算是把一千多个州县的官老爷们全换一遍也没关系。”

“至於现在……”

杨大知县摇了摇头,叹道:“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样儿被逼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殿下觉得他们真的能从心底里为百姓考虑么?”

考虑个锤子!

身为大明朝的开国太子,朱标从小就在朱重八的身边耳濡目染,像一开始满心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李善长和刘伯温,像进入中书省前後的变化大到像两个人的杨宪,像是书生意气十足丶满腔热血但是又稍带着些鲁莽的王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官老爷和读书人都见识过。

像李善长和刘伯温丶胡惟庸他们这样儿的读书人也还好一些,起码在没有触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之前还能替百姓考虑,像王琼这样儿的读书人因为满脑子都是致君尧舜的想法,被自身的道德观念所约束,一般也不会出现什麽残酷害民的情况。

但是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种被迫出来当官的读书人可就不一样了。

别看这些被迫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拿着大明的俸禄,可是这些人心里的皇帝却是已经远遁漠北的铁锅,他们心里认可的百姓也是胡元时期的一丶二等人,可不是大明朝这千千万万的泥腿子们。

想到这儿,朱标也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可是姐夫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後来的那些读书人,终究还是现在这些读书人教导出来的,烂树又怎麽能结出好果子?”

杨大知县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想的岔了,因为有些读书人确实是烂透了,但是总有那麽一些没烂或者还没有彻底烂透的。”

“而一个孩子的道德观念丶人生观念,除了一少部分来自於教书先生们的教导以外,更多的还是受其父母亲族的影响——现在这些百姓都是经历过胡元时期的,他们知道什麽样儿的日子是好的,也知道什麽样儿的日子是不好的。”

“现在的这些百姓,至少可以影响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等到三代人以後,原本的烂树基本上也该烂死了。”

略微顿了顿,杨大知县又特意补充了一句:“当然,要杜绝烂树把果子给教烂,不能只靠百姓自发的去影响,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教材上。”

朱标微微一怔,问道:“教材?难道我爹准备的教材有什麽问题?”

杨大知县呵的笑了一声道:“教材没什麽问题,但是也没什麽太大的用处,尤其是在如何让百姓产生对大明的归属感上面更是没什麽用处。”

朱标听出了杨大知县笑声中的嘲讽之意。

三字经丶百家姓丶千字文之类的启蒙教材能让学生产生对大明的认同感?

四书五经之类的教材能让学生产生对大明的认同感?

用脚後跟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儿。

沉默了好一会儿,朱标才开口问道:“那依姐夫之见,该怎麽办才好?这些教材又该如何改进?”

杨大知县微微叹息一声,说道:“这些教材其实并不需要改进,而是应该另外增加教材,比如说县学当中应该增加一些简单的小文章,专门书写当年胡元对中原百姓的迫害,书写陛下是如何参加了义军,如何打败了胡元,像李相丶青田先生和徐相丶常平章他们的故事也可以写一写。”

说到这儿,杨大知县的心里忽然冒出来一股子恶趣味儿。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