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717写个曲子?(1 / 2)
第718章 717写个曲子?
晚饭后,唐植桐回到厢房画图。
既然答应了苗小琴,图纸就得抓紧,这项工作跟其他的不同,早一天画完就能早一天开始布局赚外汇。
每多赚一点外汇,都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救一个人。
除此之外,要是能再给自家贝贝混个猫爬架丶猫抓板试用,那就更完美了。
小王同学不知唐植桐所想,看着专注的丈夫,也不打扰,主动给他倒了一杯水放在旁边,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来,静静的坐在旁边陪着看。
虽然现在物质生活一般,但精神生活方面还是相对丰富的。
前几年的百花齐放不是一句空话,各种期刊丶出版社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市面上的书籍更是丰富多彩丶多种多样,什麽楚辞丶唐诗丶宋词丶元曲,各种版本应有尽有。
从上到下,好诗词歌赋的人不少,茶馀饭后写首诗词丶填首曲子,哪怕不能公开发表,日子过的也很自在。
除了诗词歌赋,其他种类的书也不少,四大名着丶隋唐演义丶三侠五义丶三言二拍丶西厢记丶聊斋,甚至是金瓶梅,市面上都有,而且版本不少,古书丶民国的丶新版的都很齐全。
除此之外,翻译着作也有很多,像什麽高尔基丶什麽斯基丶大仲马丶小仲马的作品,还有少年维特的烦恼丶包法利夫人丶鲁滨孙漂流记等等。
嗯,孙不是错别字,翻译口音的问题,若干年后会改名鲁滨逊。
部分翻译着作玩的也挺溜,不仅有汉字版本,还有中英对照版本,是学英语的上好资料。
唐植桐在学校里甚至见过一本名叫《魔鬼词典》的书。
《魔鬼词典》是同学借出来的,结果该同学打开一瞧,觉得翻译的哪哪都不对味。
作为信奉书本的好学生,尽管觉得词典不对味,但还是不自信,于是拉上其他同学一块学习丶探讨。
一来二去,就连唐植桐都被拉着参与其中。
看到这本书,唐植桐乐了,字典上的内容的确不容易被现在的人所接受,但放几十年后,妥妥是看透人生的经典!
除了图片上看透人生的灵魂翻译外,还有很多同样经典的灵魂翻译,比如:
电话(telephone):这是一种电子谈话装置,是供那些不能面对面地撒谎的人用的。
教育(education):组织起来的知识;我们为之耗去毕生精力却没有学到手的东西。
熟人(acquaintance):就是这麽一类人,我们和他们熟悉到可以向他们借钱,但是没有熟悉到可以借钱给他们。这种友谊,在对方贫贱时疏远,在对方闻达时亲密。
甚至开起车来也是一等一的快,还没等上车,人家就绝尘而去。
(此处曾举了个栗子,被审核给吃了,这种瓜得趁热,晚了就看不到了。)
再往前一翻,58年出版,这玩意都能出版,能否认百花齐放丶百家争鸣?
不过,这内容上嘛,只能说跟眼下的大学生认知不匹配,他们一致认为这本书的翻译有问题,甚至商量着给出版社写信。
瞧,这就是社会责任感。
唐植桐没拦着,一笑了之,因为人家翻译的没有问题嘛,只是自己的同学理解不了罢了。
小王同学坐着看书看累了,转战到床上,靠在床头,脚丫露出被子,一边看,一边俏皮的做着脚指头保健操。
唐植桐偶尔回头看一眼小王同学,见她专注,也就继续专注于画图。
画完一幅图,唐植桐再回头,小王同学已经不声不响的钻进了被窝,小脚脚也已没了踪迹。
再看看时间,唐植桐觉得可以收工了,工作是做不完滴,人生除了工作还有生活,这夜深人静的时刻,若是跟好学的小王同学探讨一下人生就更好了。
收拾下桌面,关上灯,唐植桐本以为小王同学睡下了,蹑手蹑脚的来到床边,却发现这姑娘正趴在床上看书。
「趴着看书可不好,球都压成饼了。」发现小王同学没睡,唐植桐遂调侃道。
「呀!你这人走路怎麽没动静?讨厌!」小王同学吓了一哆嗦,娇嗔道。
「看的这麽专注?连我走路都没听到?什麽书让你这麽入迷?不会是带插画的那种吧?来来来,让我共同学习一下。」唐植桐说罢往前凑,想瞅瞅小王同学是不是背着自己偷偷补课了。
「你这人,脑子里整天想些什麽?正经书!」小王同学翻个身,将封面展现给丈夫看。
「嚯,你很可以啊,拿这当睡前故事看?!练胆子呢?」唐植桐看清书名后很是意外,《聊斋志异》赫然入目,这类书籍很适合给人练胆子用,尤其是夜深人静丶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一看一个不吱声。
「怎麽了?不行啊?不看了,睡觉。」小王同学看丈夫也过来了,把书放下,翻了个身,脚脚又钻出了被窝。
「你这是出汗了?真是人菜瘾大,受不了就别看这种刺激的嘛。」唐植桐看着小王同学额头亮晶晶的,伸手沾了一手汗,湿漉漉的。
「讨厌,我就看看,我不怕!」小王同学不打自招。
「哈哈哈,你这嘴都快赶上敬民硬了。看这玩意,脚丫子是不是凉飕飕的?」唐植桐将书扔到一边,想起小王同学脚丫子从被子外面挪进被子里面的过程,取笑道。
小王同学此时的经历,唐植桐小时候也经体验过,那时候家里刚买了电视机,一家人都新鲜,晚上都是看完电视剧后才睡。
好巧不巧,那阵子晚上播电视剧《聊斋》。
拙劣的特效愣是将小时候的唐植桐吓得不敢下床起夜。
「你说奇不奇怪,明明知道没什麽,但一旦看进去,总感觉周围有东西,越是晚上越明显,越是安静的时候越明显。」小王同学答非所问道。
「那是因为看的太专注了,自己吓自己。」唐植桐其实也拿不准,类似聊斋里的这种小故事,越是越往基层去,说法越多,仿佛人人都见过似的。
「也不一定。我刚进舞蹈学院那会,就发生过很诡异的一件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