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1 / 2)

加入书签

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

长安城的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次宣誓,可能多年以后这些宣誓过的学子再一次回来,他们会想起今天宣誓过的场面,长安城的人也会记得他们宣誓过。

集体力量与集体意识是什麽时候开始萌芽的,李承乾已想不起来了,大抵是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吗?还是应该说是奋六世之馀烈开始的?

春明门前的宣誓还在继续,李承乾收起眼泪,走下了城墙。

父皇还在城墙上看着孩子,身边就跟了两个侍卫,李承乾又道:「馀下的事交给兵部与军中诸多将领安排,若再有异议让英公与朕谈。」

「喏。」

李承乾沿着长安城的城墙走着,也不知道这麽做对不对,总归是有了这个步骤,以后会怎麽样谁又知道呢。

至少有人宣誓了,至少还有人看着他们宣誓了。

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原本站在城墙上的皇帝已经离开了,其实皇帝来这里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皇帝离开时也就无人关注了。

李承乾走到皇城中,听到一声呼唤。

「父皇!」

小鹊儿快步跑来,拉住父皇的手臂笑着道:「听闻今天春明门很热闹?」

李承乾点着头道:「是啊。」

她笑着道:「女儿与上官婉儿在学蜀绣。」

李承乾迟疑道:「是上官仪的那个孙女?」

「嗯。」小鹊儿道:「她比女儿小三岁。」

李承乾道:「以前就听说蜀绣很难。」

小鹊儿嬉笑道:「这些天女儿早晨在北苑读书,下午回宫里与婉儿一起学蜀绣。」

李承乾颔首道:「也好。」

回到新殿内,马周与于志宁早已等在了这里,一堆卷宗放在桌上,这是今年葱岭大战的封赏事宜。

两人一起行礼。

于志宁道:「陛下,都准备好了。」

「嗯。」

李承乾当即坐下来与马周共同处置吏部的事宜,小鹊儿十分懂事地坐在一旁,帮着给父皇倒茶,磨墨,整理卷宗。

李承乾看着名册道:「裴炎与刘仁轨任职兵部侍郎是定下了吗?」

马周道:「吏部,兵部与中书省都有复议,复议也都通过了。」

「看来这两人的能力在朝中有目共睹。」

于志宁颔首,「自金春秋来到长安之后,新罗与当年百济旧地有过几次叛乱,兵部与中书省都觉得希望派人去新罗平稳局势,如今驻守新罗的将领刘伯英已是第三次告老了。」

李承乾搁下名册,低声道:「驻守新罗的官吏有空缺了?」

小鹊儿安静地听着,又给父皇的茶碗续上茶水。

马周递上另外一份卷宗,回禀道:「这是吏部,兵部,领军卫三方交换过的想法。」

李承乾盯着卷宗上的一个名字,道:「黑齿常之?」

于志宁解释道:「此人原是百济人,投效之后便跟随在裴行俭身边。」

卷宗写得很明白,这件事是乾庆十一年十月,刘伯英第三次递交了告老的奏章,告老奏章到了兵部之后,兵部就交送了吏部之后,吏部打回了文书,要让兵部再择人选。

马周既是吏部尚书,又是当今的中书令,他的权力接近相权,这一点与于志宁一样。

马周与于志宁一个管人,一个管帐。

「按照兵部的预想,刘仁轨主内,裴炎主外。」

于志宁言罢,马周又补充道:「刘仁轨抓军中内部,裴炎抓边关都护府,先前与英公也是这般商议的。」

新殿内,李承乾依旧翻看着卷宗,没有当即回话。

看陛下对眼前的安排,似乎还有疑虑,马周继续解释着卷宗上的内容。

直到黄昏时分,马周与于志宁这才走出承天门,而春明门的宣誓也才刚结束。

夜里,狄仁杰与李治,李慎,三人围着火盆坐在一起。

夜里的露水还有些重,狄仁杰披着外衣,喝着酒水道:「裴行俭掌左领军,薛仁贵掌右领军?」

李治颔首道:「朝野上下都在打听,裴炎与刘仁轨任职兵部的事多半是不会错的。」

狄仁杰拿起火盆边烤好的饼,掰下来一块放在口中吃着,又道:「看着某家做甚?」

李慎道:「怀英,此番你也立下军功了吧。」

狄仁杰嘴里嚼着饼道:「我有什麽功,多是给大军在前面探路,当初安国一战,还是刘仁轨带着塞人骑兵前来驰援,化险为夷,他的军功才大。」

李治低声道:「东海那边多半会有安排。」

「当真?」

李治看着两人低声道:「金春秋父子来了长安之后,新罗各地出现了叛乱,皇兄与英公的意思多半是要一劳永逸了。」

李慎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一脸严肃。

狄仁杰神色狐疑,吃饼吃得口乾了就喝下一口羊汤,又道收紧外衣坐着。

翌日,阳光刚从东面出现。

李治睡醒的时候,见到了狄仁杰正面朝东面,「怀英,你是怎麽了,总是爱看太阳。」

狄仁杰咧嘴笑道:「近来养成的习惯,很喜欢太阳东升的场面。」

李慎端来一个木盘,将木盘放下又端出了三碗羊汤,道:「喝点汤饼,怀英!你一早还要当值。」

狄仁杰这才收回目光坐下来用早食。

之后,京兆府的官吏陆陆续续来了。

这个时辰,颜勤礼没来,说明早朝依旧。

而这个时辰刘仁轨却来了,那就是说朝中的任命没有下来。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