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1章 战争从未离开(2 / 2)

加入书签

再看回眼前,众人纷纷翘首,想看看钦天监记录的卷宗上究竟写着什麽,而郭骆驼似乎看得很入神,口中似有低语正在盘算。

待看完之后,郭骆驼又将卷宗传阅给其他人。

点雨量又是一个新词,是从钦天监的记录中出现的,而且钦天监记录了每年每一场雨季的点雨量,奇怪的是这种点雨量是用分,寸,尺来记录雨量,而不是用一斗,或者斛来记录。

原来钦天监每年都在做这些事。

若是钦天监与太府寺,司农寺三方能够通力合作,关中的农事说不定会更好。

一直以来颇为神秘的钦天监原来一直在为民生所计,为民生记录每年风雨,令朝臣心生惭愧又感动。

郭骆驼道:「陛下,正如钦天监所记录,与臣所知并无二致,秦岭以北的雨水看起来少了,但降雨量更集中,若推算实际的雨量该是不减反增的。」

太府寺卿高智周行礼道:「陛下,臣以为该重修昆明池。」

见有人还要反驳,李承乾缓声道:「自古以来,有人觉得天时地利不可逆,但在朕看来如今河西走廊以西种了二十馀年的树,成千上万的人们迁徙至沙州,瓜州,在那里种出了大片树林,甚至还能种出一片能够种瓜果的果林。」

说是迁徙了成千上万的人去沙州,其中有绝大多数都是犯人,自贞观十八年以来,陛下还是太子时就将大量的犯人送去了西域种树,有些人在西域活下来了,并且在西域安家。

有些人在西域没活下来,他们成为了树木养活所需的人肥。

本作品由整理上传~~

不管这些犯人死了还是活着,都在为社稷燃烧自己,哪怕是人肥,那也是有用处的。

在多年来的传闻中,河西走廊以西的确有了一大片的树林,成了西域商贾来往的休息场所,甚至还能开设酒肆。

而这片树林还在继续扩张,甚至一路往高昌与焉耆而去,谁也不知李唐这一朝要种多久的树,大抵上可能还要延续十年,二十年?

既迁徙了人口,又种了树,这难道不是一段佳话吗?

李承乾又道:「需要昆明池用水的村县有十馀个,说要让朕迁都的难道是要朕坐视水源枯竭,而看着他们土地荒芜,他们的生活水源断绝吗?迁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后不要再轻言迁都。」

英公率先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而后群臣跟着一起行礼,道:「陛下圣明。」

当年有人觉得关中种不出葡萄,但关中种出来了。

当初有人觉得关中修不好淤地坝,但关中还是修好了。

虽说西域种树很难,可二十馀年过去了,总算是有了些许成果,哪怕这个成果很小。

哪怕老天也不希望皇帝留在这关中,皇帝大抵也想与这天时地利争一争的,到时候即便是输了,皇帝没有任何损失,也能够收获大片的民心。

因此,许敬宗十分确信,当今陛下就是天生适合当皇帝的。

昆明池的事由工部主持,司农寺,太府寺,文学馆配合,重修昆明池,将其重新开辟到三百顷地作为水库,加深蓄水量。

人不能知难而退,这是郑公精神,皇帝如此,朝臣也该如此,来济在一旁写下了今天大朝会的过程。

昆明池的事有了着落之后,早朝依旧在继续,英公拿着一卷书,朗声道:「陛下,老臣有葱岭急报上奏。」

李承乾颔首道:「英公请讲。」

李绩用雄浑的嗓音道:「石国,大宛这些葱岭诸胡几次冒犯唐军,去年冬月太子前往怛逻斯城遇袭,好在太子无恙,裴行俭于风雪中追击敌军数十馀里地,杀敌百馀人,但葱岭诸胡近来屡屡与大食人走动,老臣以为不可不提防。」

随后,李绩面向众人再次雄浑地嗓音朗声道:「他们安敢冒犯太子,老臣请命,扫平葱岭诸胡!」

英公像是一头猛虎,在朝堂上的发言如同猛兽的咆哮。

这些年英公就是一头沉睡的猛虎,没人敢去招惹,而现在一份葱岭的急报现在才送到长安,才惹怒了英公。

平日里也没什麽事能够让英公生气,也只有这件事了。

在太极殿内,英公还是国之支柱,是护国大将军。

在外,这位英公如同一头猛虎,光是直视英公的目光就有一种要被撕碎的感觉。

娄师德忙站出朝班,朗声道:「陛下,这些年大食人几番东进,已吞并波斯诸多旧地,兵锋直指葱岭。」

李承乾沉声道:「传朕旨意,命梁建方为葱岭道行军总管,裴行俭为葱岭道行军副总管,携安西都护府六万兵马,进军葱岭。」

该来的还是来了,当年与大食人的遭遇战已过去了四年,而安西大都护也建设了四年,这四年间经营与积累就是为了战争。

先前的种种猜测都印证了众人的猜测,直到现在陛下一道旨意下达,众人心中了然,大唐又要开战了。

这才是人们心中的大唐的真正样子,自大唐立国以来,从武德年间到贞观,再到如今,战争从未离开过。

太极殿内,英公道:「陛下圣明!」

群臣再一次行礼,高呼道:「陛下圣明。」

待朝臣禀报完馀下的事,今天的大朝会临近尾声,又有人进谏召回在外的太子,国之储君不容有失。

李承乾打心里是想锻炼锻炼这个儿子,与朝臣答应写一封家书让他早些回来。

这场战争不需要在关中募兵,也不需要抽调别处的兵马,该抽调的兵马早就在去年秋季时,英公都抽调好了,早就铺好了路,就等一个开战的理由。

早朝结束之后,陛下又请英公,于志宁,马周,褚遂良,许敬宗五人在新殿内用饭。

随后正在用饭的陛下,让人送来了旨意,旨意一路送到了吏部,陛下有旨命崇文馆再派五十名支教夫子前往西域支教。

来济回到了秘书监,他坐下来,对一旁的小吏道:「拿笔墨来。」

「喏。」

一卷书铺开,来济执笔在史书上书写今天的大朝会发生的事,将陛下的言行记录在了国史上。

「老先生,今年的政令要贴在朱雀门边的城墙上。」小吏询问道:「老先生是否要添几笔?」

来济笑呵呵道:「不必了,拟好就张贴出去吧,人们都还等着看呢,每年都不能落下。」

「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