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6章 像托卡马克那样?(1 / 2)

加入书签

第1306章 像托卡马克那样?

对于这一番推论,旁边的刘永全倒没有表现得过于意外。

毕竟他早就通过常浩南知道了601所在四代机选型失败之后,就有了跳级研发第五代战机的想法,甚至还跟航空动力集团预订了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验证合作。

但林济洪却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位新领导的念头是如此狂野。

「更下一代?」

通常而言,提前开展的预研工作尽管是普遍存在的,但却基本集中在概念性丶理论性的研究,或者乾脆聚焦于某项特定的关键技术,总体设计实际上很少被算入其中。

就比如在90年代初,勉强算是刚刚把第二代战斗机给造明白的情况下,就开始拿歼7和歼8进行电传系统和隐身性的技术验证。

而真正提出具备实际操作性的第四代战机概念方案,则已经是本世纪初歼10定型附近的事情了。

「是啊……」

杨韦点点头:

「其实总结喷气时代,尤其是飞弹时代以来的飞机设计,总体上都是朝着构型越来越简洁,而控制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所以我在想,更未来的战斗机会不会是翼面结构极致简化,只依靠部分小面积的动作面来维持稳定性和操纵性的设计?」

「如果真是这种趋势,那麽就必定需要主动控制系统频繁发挥效果,而如果能通过一些额外的技术来弥补翼面开合过程中产生的额外雷达反射面积,那麽整个飞行器的雷达信号特徵就可以缩小到一个非常夸张的范畴……」

林济洪倒是没有考虑过这麽长远的事情,稍微想了想之后便用半开玩笑的语气道:

「翼面结构简化,仅依靠动作面维持稳定和进行操纵……这怎麽听着像是飞翼布局?」

言毕,一行三人全都笑出了声。

飞翼式布局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优势,但显然从根子上就不适合用在需要灵活性的战斗机上面。

笑了一会之后,杨韦才戏谑地摇了摇头:

「飞翼布局还是留给轰炸机或者运输机得好……」

刘永全也忍不住打趣道:

「要是飞翼布局也算的话,那美国人完全可以修改一下定义,把B2算作F22和F35之后的下一代装备,这样就省的去搞研发了……」

又是一阵快活的笑声。

直到平静下来之后,刘永全才回答了刚才杨韦提出的那个问题:

「理论上,让等离子体覆盖在任何位置的控制策略都是相似的,但至少在现阶段,等离子体的输送还高度依赖高温高压的气体环境……要想在发动机当中额外腾出两条流道,还要保证其中的流体能量不变,这在工程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

说到这里,他略微犹豫了片刻。

「除非什麽?」

杨韦的语速都比刚才快了不少。

而刘永全则是摇了摇头:

「没什麽……除非用能量更高丶做功形式更直接的冲压发动机,可以保证足够的流体能量,但杨总你也知道,这种动力形式因为启动条件和工作稳定性的问题,很难用在一般的航空器上……」

「……」

……

在几乎大半个华夏航空系统的通力协作之下,原本已经停用的渝都243号试验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投入了使用。

而一架换上了涡扇10A等离子体测试验证机的歼10S原型机,也在随后被拆掉机翼,由陆路从蓉城被运输到渝都——

单发飞机,还装着一个并未经过充分测试的发动机,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允许直接上天的。

当刘永全跟着测试机第二次来到电磁检测中心的时候,原本相当荒芜,甚至显得有些破败的旧园区后山上,已经重新被激活了人气。

近百名分属于几家不同单位的技术人员正在按照测试方案中的要求,对那架歼10S原型机的固定方式进行调节。

尽管支撑基座已经进行过轮廓优化并使用了散射能很强的材料制作,但为了避免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除了在雷达软体中进行除躁设定以外,也需要让飞机处在一个更加合适的角度。

尤其本次测试的最关键目标是飞机正后方的雷达信号特徵,所以还需要额外设置一定仰角,保证雷达波入射角度与飞机中轴线齐平。

见到刘永全和林济洪走进控制中心,张品生把指挥用的对讲机交到旁边的另一名工作人员手中,然后把二人引到了一台十分富有年代感的电脑前面。

屏幕上,正显示着一条中间高两头低的曲线:

「作为空白对照,我们已经记录了这架飞机在未启动发动机状态下后半球的RCS值,横坐标轴90°就是机身正后方……」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