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1章 大卖的潜力(双倍月票加更)(2 / 2)

加入书签

「因为《老人与海》。」屋内传来罗恩·伍德鲁夫的声音。

林朝阳了然的笑了笑,然后走出了屋子,芦安·瓦尔特跟上他的脚步。

这会儿正是傍晚,夕阳正燃烧着馀晖坠入远处的山谷。

芦安·瓦尔特问:「林,他说的《老人与海》,是指销量吗?」

「应该是,你回头去查查不就知道了吗?他屋里确实有一本《老人与海》。」

芦安·瓦尔特喃喃道:「原来如此。」

在他愣神的功夫,林朝阳已经走出了几步,他连忙追上去。

上了车,芦安·瓦尔特小心翼翼的问:「你说,咱们要不要去医院检查检查?」

「是应该去一趟。」

这几天跟罗恩·伍德鲁夫接触时林朝阳表现的安之若素,稳如泰山,芦安·

瓦尔特还以为他根本没把这些危险放在心上,甚至做好了被林朝阳呵斥大惊小怪的准备。

没想到林朝阳却答应的这麽痛快,他惊讶的指着林朝阳。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前几天你们中国的古话可不是这麽说的!」

「别废话,开车!」

去医院走了一遭,确定平安无事,两人解了心头的负担。

跟来时一样,回去仍旧是芦安·瓦尔特开车,不过这次他没有抱怨,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甚至觉得挺荣幸。

因为这几天他几乎一字不落的听了林朝阳跟罗恩·伍德鲁夫的谈话,感觉自已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回程的路上,他兴致勃勃的跟林朝阳讨论这部新书应该如何落笔,如何布局,如何塑造人物.—..直到林朝阳不耐烦。

「开你的车吧,一个编辑,哪那麽多话!」

芦安·瓦尔特顿时出离愤怒。

好好好,职业歧视是吧?这回我非告到联合国不可!

一路舟车劳顿回到纽约,林朝阳和芦安·瓦尔特先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两人一见面,芦安·瓦尔特兴奋的说道:「林,还真是,我昨晚回去查了,《老人与海》在美国的销量还真是530万册。」

「是就是呗,你怎麽那麽惊喜?」

「也没什麽,就是觉得这个数字突然变得很有意义!」

两人一路闲聊,来到兰登书屋大楼,本来林朝阳是打算跟杰森·爱泼斯坦聊聊的。

结果半路却被热情的阿尔贝托·维塔莱截住了。

他听说了林朝阳这次的小说选题很兴奋,但凡是有点新闻嗅觉的人都知道,

这样的题材只要质量在线,几乎是预定的畅销书。

如果叠加上林朝阳在读者群体的号召力和兰登书屋的宣传,阿尔贝托·维塔莱乐开了花,他似乎看到了小说大卖的场景。

为了让林朝阳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作的创作中,阿尔贝托·维塔莱特地为他在73街附近安排了一套公寓,可谓下了血本。

跟阿尔贝托·维塔莱聊了几句场面话,两人才分开,林朝阳问芦安·瓦尔特:「你们出版社还有这提供公寓住宿这服务吗?」

「别做美梦了。这不过是那个家伙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他是看出了你这部新作有大卖的潜力。」芦安·瓦尔特说。

林朝阳打趣道:「那这部小说的销量要是扑街了,他该不会找我要钱吧?」

「都是公司出的钱,他要什麽。不过以后你再想要这待遇是不可能了,甚至你以后来公司他都会假装不认识你。」

「太真实了!」

两人了几句,又跟杰森·爱泼斯坦见了面,聊了聊去德州的经过后,芦安·瓦尔特便借着送林朝阳去公寓的机会翘班了。

上西区是纽约老钱们住的地方,靠立着无数宏伟建筑。

沿百老汇大街向北,过了73街,耸立着一幢布杂艺术风格的建筑,外形恢宏而充满秩序。

这便是阿尔贝托·维塔莱给林朝阳安排的公寓一一安索尼亚。

整个上西区最大的公寓之一,始建于1904年,有当时世界最大的室内游泳池,大堂喷泉中养着海豹。

这里住过许多旧时的音乐家和作家,比如恩里科·卡鲁索丶托斯卡尼尼丶德莱塞等人。

后世还住过安吉丽娜·茱莉和娜塔丽·波特曼这样的明星。

阿尔贝托·维塔莱为林朝阳安排的是一套两室的公寓,110平的面积对于他个人而言已经相当宽了。

「那个家伙虽然很吝啬,但在有好处的时候脑袋还是很精明的。

安索尼亚这里最出名的就是隔音好,你在这里写作绝对不需要担心受到噪音影响。」

参观了一圈公寓,芦安·瓦尔特说。

帮着林朝阳安顿好了以后,他便离开了。

临近傍晚,林朝阳拨通了香江的电话。

他去德州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星期,这期间也没跟家里联系过。

打了电话,恰好陶玉书正打算到美国来出差,林朝阳便把公寓地址告诉了她。

聊了好一段之后,林朝阳才挂断了电话,一转眼他已经出门半个多月,多少有点想家,对陶玉书的到来也格外期盼。

只可惜陶玉书得先去洛杉矶,她这次来美国出差,主要是为了看看《忍者神龟2》的拍摄情况。

去年《忍者神龟》上映大获成功,林氏影业和新线影业趁热打铁。

再度合作开发了《忍者神龟2》,现在电影的拍摄已经接近尾声,陶玉书这次来就是为了来看看电影的成色。

毕竟这可是林氏影业现在的摇钱树!

等待陶玉书到来的几天里,林朝阳没有急着动笔写新作,而是想起了他答应罗伯特·戈特利布的专栏文章。

那天他在戈特利布家里人前显圣,用的其实是《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旁白,又夹杂了点自己对中国饮食的个人理解,没想到效果如此拔群。

既然效果不错,林朝阳就乾脆按照这个路子继续写下去。

不过《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片,有画面配合旁白,效果更直观。

他要写这些内容必须在细节描写上做的更加极致,还要改正原版旁白当中一些不合如今时宜的地方。

美食文章林朝阳是第一次写,但看过不少,不管是古代的丶现代的,涉猎甚广。

而且这些年他精研厨艺,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确实远超常人。

最开始写文章时还有点不适应,没过多长时间就写了顺手了,平均两天时间就出一篇文章。

如此五六天时间过去,就在他准备写第四篇文章的时候。

陶玉书坐着飞机跨越了整个美国,来到了纽约。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